天气
更多



手机端

扫码下载APP

首页 >> 法治人物 >> “雷锋”式警察张克平

广告

详细内容

“雷锋”式警察张克平

时间:2024-07-03     

本网讯  “这边排队,不要着急!”拿着扩音喇叭,穿着警服的张克平融进了人群里。

  3月1日10:39,在济南槐荫区美里新居小区,一场学雷锋志愿活动正在火热开展,免费理发、修补衣服、修理家具、法律援助……六个摊位都挤满了人,作为活动组织者的张克平更是忙得团团转。

  每年临近学习雷锋纪念日,张克平总是会组织大大小小的活动来弘扬雷锋精神。“虽然脱下了军装,但我穿上了警服,这些年雷锋精神一直伴随着我的工作。”2008年,张克平从部队转业成为一名警察。“在部队的时候,班长教育我们说要学习雷锋,我就发挥自己的理发特长,给战友们理发,后来自己还买了小缝纫机给大家补衣服,这个缝纫机一直跟到我离开部队。”

  说话间,83岁的李奶奶过来挽住了张克平的胳膊,“去家里喝口水呀,张警官。”这是李克平关注的一位独居老人,刚刚在义工那里理完发。张克平一边细心地帮她把棉袄上的头发渣拍去,一边说:“不去了,大娘,今天这儿挺忙的。”聊了几句,张克平又扎进了人群里。

  “非常好!”“大管家!”“点赞!”……当问起社区里的居民如何评价这位头发泛白的警察时,无一例外,大家都毫不吝啬地给他竖起大拇指。

  2008年刚参加公安工作,领导把新沙社区交到了张克平的手上。这是一个“老大难”的社区,社区经过旧村改造而来,家庭困难、身体残疾、无业群众居多,居民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交流,更不愿意与警察打交道。部队的经历教会张克平的不仅是过硬的纪律作风,更有用心用力干好工作、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和勇气。“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”“不急不躁、一心为民”“全程陪伴、共享幸福”是他做好社区工作的“三大法宝”,他用朴实、直接的方式,深入百姓、融入社区,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,赢得了社区百姓的厚爱和认可。

  新沙社区的面积是1.1平方公里,一圈下来是1万2千步,每天至少走一圈是张克平的“必修课”。他经常说,“要想与老百姓的心拉近,就得常走动,串串门,聊聊天,交个朋友,那才不生分!”

  为了对辖区百姓做到“门清”,张克平想出“联动式”走访的好法子。针对居民不同情况,实行“分类入户法”,对于退休在家的群众白天走访,对于白天上班的群众晚上走访,对于没有见过面和工作时间不稳定的群众电话预约后进行走访。在走访过程中,采用“背包警务”模式,将公安业务、安全防范、警民联系全放进随身携带的警务背包,先完成群众需要办理的业务,再进行各类安全防范,留下警民联系卡,真正起到“走访一户、了解一块、联系一片”的效果。“在这个社区,谦虚点地说认识我的人差不多在90%,我认识的人能有70%吧。”

  在张克平看来,要想真正和居民“打成一片”,就要彻底打通与他们的“最后一米,甚至是最后一厘米,直到距离完全消失。”这些年,“助人为乐”已经成为张克平的标签之一,“这只是工作吗?这可不只是工作!”通过几则小故事,近距离了解下这位把雷锋当做榜样的社区民警。

  “希望之家”

  在张克平的眼里,社区居民是亲人,更是家人。所以,他的警务室里也成了“各个群体之家”,其中就有一个“希望之家”。“希望之家”面对的主要是辖区内曾经有过犯罪前科人员的,很多嫌疑人都是由张克平亲手送进去的,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心和感化。张某庆就是其中的一个,为了防止他服刑结束后再次走上犯罪道路,张克平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,为他协调工作机会。现在的张某庆不但有了工作,还在张克平的帮助下成立了自己的家庭,更令人欣慰的是,在张克平的感化下,张某庆也成了社区有名的“热心肠”。

  每当说起这事,张某庆的父母总是感慨地说:“是张警官挽救了我们的孩子,在他的心里,我们都是他的家人,家里人一个也不能掉队!”

  “我就是您的儿子”

  辖区张大妈的女儿因为婚姻失败选择了自杀,留下了1岁的孩子和年过70的老母亲,因为家庭困难,张大妈女儿的身后事成了难题。张克平听说后二话不说赶到张大妈家,联系殡仪馆,并在火葬证明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当张大妈女儿的后事处理完毕,张大妈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,泣不成声

  “张警官,谢谢,谢谢你!”

  “大妈,从今往后我就是您的儿子!”

  她叫他哥哥

  辖区40多岁的精神病人小麦(化名),生活十分艰难,张克平帮着联系省精神病院,耐心协调,医院终于同意减免部分医药费。经过半年治疗,小麦的病情稳定了,出院时,张克平悄悄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3000元支付了医药费。后来春苗一见到张克平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开心地叫着“哥哥!哥哥!”春苗的母亲抹着眼泪对张克平说:“自打这孩子疯了,连我这个妈都认不了,现在管你叫哥哥啊!”

  后来刘某要结婚,她亲自把请帖送到了张克平的手上,邀请他以娘家人的身份出席婚礼。

  其实张克平的家庭条件并不宽裕,自己的警用黑皮鞋是穿了又穿,舍不得买一双新的,但是他对辖区的困难群众非常“大方”,一直坚持与26户困难群众“结穷亲”,长期进行资助帮扶。逢年过节,张克平便自掏腰包买好食用油、面粉、鸡蛋等慰问品去看望社区里的困难群众,临走的时候还不忘从自己口袋里面拿出100元、200元现金留下。

  如今,“雷锋式”警察成为张克平的又一个新标签。(供稿单位:济南市公安局槐荫区分局美里湖派出所)



编辑:文静


本站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和网友发布,如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站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,谢谢合作!

出版物新出发(济)字第:37A02869号  广播电视节目经营许可证(鲁)字第:03178号 网络文化经营可证:

鲁公网安备37010202700314号 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: 互联网ICP备案:2024107418

本网法律顾问:田远博  执业证号:13701201010344762 执业机构:北京市京师(济南)律师事务所

Copyright @ 2024-2029. All rights reserved. 法治时代(山东)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. 鲁ICP备2024107418号




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