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践行全会精神 忠诚履行使命 奋力谱写平阴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时间:2024-08-20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,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,全会审议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,内容全面系统,部署明确具体,其中专门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单列章节进行部署,作为一名基层政法领导干部,我将深刻领悟全会精神,准确把握全会对政法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,找准工作结合点、切入点、着力点,认真抓好贯彻落实,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平阴政法系统落地见效。
一、聚力风险防控,在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能力上抓改革、促提升
全会指出,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、地方政府债务、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,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、防控措施,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,切实维护社会稳定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,要坚持主动创稳,以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为总抓手,坚决扛牢政治责任,全面落实《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》,坚持执行好“2+3+N”每周二、周五稳定形势分析例会和“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周三接访日”制度,主动汇聚警情、诉情、访情、社情、舆情和网格员日常摸排情况,做好敏感访情警情、重复12345热线等重点线索及时分析、研判、调度、交办,形成风险防控处置工作闭环。
二、着力赋能增效,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上抓改革、促提升
《决定》指出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,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。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是夯实平安根基的必然要求,要建强用好全市“1243”社会稳定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实体化运行工作体系,坚持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,实现矛调中心、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、法律援助中心、诉前调解中心,多中心合一;探索推广“包片联户”“微网格”等工作法,进一步提升网格化工作质效;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,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;聚焦重点人群服务管理,不断强化靶向治理,持续探索“2332”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路径,建强“五项机制”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质效,以更大力度筑牢社会稳定防线。
三、强化法治护航,在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抓改革、促提升
《决定》指出,要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,要以全市“项目深化年”为牵引,建立政企定期沟通机制,常态化开展政法机关深入企业、把脉问诊活动,发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优势,开展日常坐诊、园区义诊、入企巡诊、专家会诊、网络问诊“五诊”方式,为公司经营、知识产权和涉诉风险等方面进行进行法治体检;坚持“无事不扰”和“最小必要”原则,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,加强企业周边治安整治,全力开展“靠企吃企”等违纪违法行为集中整治,积极协同纪委监委、组织部门,依法从快从重打击阻挠项目进场施工、干扰征地拆迁和强买强卖、强揽工程等违纪违法行为,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四、加强党的领导,在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上抓改革、促提升
全会指出,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,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,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,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。党的领导是做好政法工作的最大优势和根本政治保证,要严格执行《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》,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,完善“1+3+N”政法委员双周会商机制,健全党委政法委对政法队伍“协管”“协查”等制度机制,推动完善党领导政法工作制度体系;严格落实新时代政法干警“十个严禁”、防止干预司法“三个规定”等铁规禁令;发挥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“关键少数”作用,健全“133”基层联系点制度,每名政法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联系1个镇(街道)、3个村(社区)、3个企业(园区),扎实开展“四下基层”;加强政法干警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,以开展好“法治平阴大讲堂”“书香政法”“青蓝”结对等活动为抓手,提升改革攻坚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成效。(作者为平阴县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,县法学会党组书记、会长 李仁锋) 编辑:文静 |